
10月25日,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發布《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麵敷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(征求意見稿)》等54項第二類醫療器械注冊審查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(部分為2023年修訂版),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,意見反饋時間:2023年11月23日前。
這其中有很多我熟悉的產品,如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麵敷料、助聽器、醫用霧化器、磁療產品、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係統軟件、血糖儀等,具體如下:
1.申請表
1)主要組成成分不同的產品,應劃分為不同的注冊單元。
2)產品組成成分和配比相同,以無菌或非無菌形式提供,或包裝材質不同(包裝對產品性能無影響)時,如低硼矽西林瓶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瓶,建議劃分為同一個注冊單元。
3)創麵敷貼、液體敷料主要組成成分相同,溶液型和凍幹粉型建議劃分為不同的注冊單元。
1.4 包裝說明
3.產品技術要求及檢驗報告
3.1產品技術要求
3.1.1 產品型號/規格及其劃分說明
3.2 產品檢驗報告
4.研究資料
1)相應材料或物質的情況,組織、細胞和材料的獲取、加工、保存、測試和處理過程。
2)闡述來源,並說明生產過程中滅活和去除病毒和/或傳染性因子的工藝過程,提供有效性驗證數據或相關資料。
3)說明降低免疫原性物質的方法和/或工藝過程,提供質量控製指標與驗證性實驗數據或相關資料。
4)支持生物源材料安全性的其他資料。
1)描述產品所用材料及與患者接觸性質,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可能引入的汙染物和殘留物,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析出物(包括濾瀝物和/或蒸發物)、降解產物、加工殘留物,與醫療器械直接接觸的包裝材料等相關信息。
2)描述申報產品的物理和/或化學信息並考慮材料表征(如適用),如器械的物理作用可能產生生物學風險,應當進行評價。
3)生物學評價的策略、依據和方法。
4)已有數據和結果的評價。
5)選擇或豁免生物學試驗的理由和論證。
6)完成生物學評價所需的其他數據。
1)產品與滅菌(除菌)過程的適應性:應考察滅菌(除菌)方法等工藝過程對於產品的影響,如采用輻照方式滅菌的,應考慮滅菌後透明質酸鈉含量及分子量等是否發生變化。
2)包裝與滅菌過程的適應性,如所選滅菌方法是否會導致包裝物的外觀發生形變。
3)應明確滅菌工藝(方法和參數)和無菌保證水平(SAL),無菌保證水平(SAL)應達到10-6,提供滅菌確認報告。應根據產品及包裝情況選擇適宜的滅菌方式。
應提供貨架有效期研究資料,證明在貨架有效期內,產品可以保持性能功能滿足使用要求。注冊申請人需在試驗方案中設定檢測項目、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。檢測項目包括產品自身性能檢測和包裝係統性能檢測兩方麵。實時穩定性試驗結果是驗證產品貨架有效期的直接證據。當加速穩定性試驗結果與其不一致時,應以實時穩定性試驗結果為準。
對於非無菌形式提供的產品,開封後可以多次使用的,應對其開封後穩定性進行研究。為確認產品開封後,在實際使用環境下,經過一段時期仍然能夠滿足使用要求的最長存放時間,建議通過分析評價後選擇合適的檢測項目(如微生物指標等),提供研究報告。
1. 無菌形式提供的產品應當注明滅菌方式或除菌工藝、“無菌”等字樣或符號;非無菌形式提供的產品應當注明微生物指標、“不適用於無菌操作的非慢性創麵護理 ”、“非無菌”字樣或符號,防止臨床誤操作。
2. 注明產品主要原材料,應有對材料過敏者禁止使用的提示。
3. 使用前檢查包裝是否完好,如有破損,禁止使用。
4. 應標明產品的貨架有效期,嚴禁使用超過貨架有效期的產品。
5. 產品應注明建議使用周期、頻次和使用方法。如產品可多次使用,應當明確提示使用者該產品開封後的保存要求,並注明應在限定時間內使用完畢。
6. 使用中若出現紅腫、疼痛或瘙癢等不適症狀,請立即停止使用並清洗幹淨,必要時向醫生谘詢或及時就醫。
7. 明確針對產品特點的特殊注意事項、警示信息、可能的不良事件及處理措施等。如創麵感染的患者不宜使用、不得用於慢性創麵等。
以上僅對《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麵敷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(征求意見稿)》部分重點內容進行轉載,如需查看本次發布的所有指導原則,請添加文末小編微信或點擊“閱讀原文”。
醫療器械注冊谘詢認準金飛鷹
深圳:0755-86194173
廣州:020 - 82177679
湖南:0731-22881823
四川:028 - 68214295